奮鬥一輩子的務農人生──瑞穗黃興生的有機之路
瑞穗在地,只要說「黃興生」,幾乎無人不知,他是瑞穗第一名的有機文旦栽種者,也是第一個在此開始種植有機文旦的人。興生阿公自稱「原住民」,從出生到今(2016)已近80年,都在花蓮長大,未曾離開。他常說:「我的童年沒什麼,只是拿著比人高的鋤頭先除草一個鐘頭再上學。」
歷經台灣各種農業階段
阿公說年輕時是農業社會,當時自己並沒有特別專精種那些作物,各式各樣的農產,只要價錢好的作物他都種。跟著父親學種田,經歷了綠色革命(註1)的輝煌年代,從「肥水不落外人田」的時期,到農藥化肥大舉入侵的年代,他都經歷過。眼看著春天沒有蝌蚪、夏天沒有蟬、老鷹消失、蚯蚓變少,漸漸地,土地也變硬了……環境變得愈加陌生,一齊務農的人愈來愈少。因此,想找回那親切的老朋友──原生的健康土地,因此萌生轉作有機的念頭。
農藥中毒事件 萌生有機栽培念頭
在一年的夏季,施藥中毒的事件(當年國家增產報國的宣導,加上尚未訂定農藥殘留標準時,台灣農藥中毒案例頻傳),讓阿公深刻反省慣行農業的未來,為了自己的健康,也必須面對自己的良心,興生阿公萌生轉作有機農業的念頭。約莫四十來歲的時候,阿公在自家田地種下文旦樹,開始減藥的栽培,爾後更隻身(花蓮縣僅三人)到桃園農改場受有機農作的訓練,做到自己六十來歲的時候,便決定全面轉作有機。
轉作有機困難重重
興生阿公回憶起當時,以帶著客家口音的國語說:「那時候很不習慣,有機沒有什麼資材,蟲害病害只能預防,沒辦法消滅,不知道怎麼辦。」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,陪伴興生阿公大半輩子的阿嬤說:「剛開始前三年快要沒飯吃。」但阿公說三年後越來越熟悉有機栽種的管理方式,雖然產量少,但慢慢的也掌握許多管理關鍵。問起阿公哪裡差最多?阿公說:「果皮比較醜一點啦!但是果肉不影響啊,更香更好吃,人也快樂多了!」
把作物當孩子一樣照顧
文旦最怕的薊馬、蝸牛、果實蠅等,薊馬刺吸式的口器喜愛吸食文旦幼果皮,讓文旦皮花花疤疤的,賣相不佳;果實蠅也會在果皮上產卵,使果肉腐爛,有機資材的預防效果有限,但興生阿公還是非常勤勞的每天巡果園,盡量悉心呵護農場的每一樣作物,還有木瓜、百香果、南瓜、洛神花…...。而且興生阿公非常捨得花錢在補充好的有機肥料及益菌,把作物當做小孩一樣仔細照料,觀察它們的需要,提供最好的生長環境,生產的果實一顆顆都帶著阿公阿嬤的真心澆灌,滋味迷人。
園子裏的泥土,有小時侯的味道
有機栽種真的不容易,而「堅持」才是最困難之處。八十歲的興生阿公,每天帶著正面的心情,單純的想種出讓人安心又好吃的農產品,他常說:「有機農作物就是蟲吃過沒問題,再給人吃,這是自然的法則。」希望把友善環境、照顧大家健康的理想堅持下去,傳遞出去。最後,阿公佈滿皺紋卻神清氣爽的臉孔,帶著燦爛的笑容告訴大家:「他現在園子裏的泥土,有小時侯的味道,請大家有空來玩。」
註1:綠色革命:指利用品種改良技術,搭配農藥、化肥、殺蟲劑等,使農田生產力大幅提升。但亦可能因為過量用藥與肥,造成土壤及水源嚴重的負擔,甚至可能使第一線生產的農民置身於藥物的毒害風險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