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閘蟹的美學福地,苗栗生態養殖蟹
苗栗除了水果、農產豐碩,近年還有「水產養殖業」的蓬勃發展──大閘蟹。台灣人愛吃蟹,因此,開始有人從中國進口大閘蟹苗,在台灣養殖,但是,養殖的方式竟大大影響蟹的滋味,品質因此參差不齊。
要做台灣大閘蟹市場先驅
過去是美術老師的廖煌飛,帶著一身書香氣,優雅的男子,選擇了一個非常不容易的退休生活──養大閘蟹。廖老師說:「他想走市場的先驅,要就要養頂尖!」幾乎是一股冒險精神,他經歷各種波折,終於在苗栗租下一甲地,群山環抱,水源潔淨的山凹處,展開他與眾不同的退休生涯。
純淨環境養殖 有良知的事業
「我想為消費者負責也想做一份安心有良知事業!」廖老師的核心宗旨,他不只要挑戰高難度的大閘蟹養殖,更堅持做友到善環境、安心無毒的大閘蟹。從找到苗栗這塊地開始,他一一尋訪上游農戶,確認水源乾淨無污染;在開挖養殖池前細細確認土質適合大閘蟹;並自己研究管線搭建,除了九道進水口的濾水關卡,還有能自由控制水位高度的機關等等。一切從無到有,都是廖老師一步步過關斬將,打造最好的環境給大閘蟹居住。
給蟹好「水色」
不只外部環境要好,「水色」也非常重要。老師口中的「水色」是水質所呈現的色澤,什麼顏色就象徵著水中生物活動的微妙變化。水中若藻類過多,色澤過綠,藻類一多容易沉澱在池底腐爛,接著水色開始混濁,腐爛物一多的池底就容易滋生細菌,讓蟹生病,提高死亡率;蟹若吃了過多藻類及腐敗物,蟹殼、蟹肺也會變黑……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影響著大閘蟹的品質。
只吃無化學添加物的健康食物
老師除了在環境及水質上的高標準要求外,對大閘蟹吃的東西也非常講究,提供的食物是不含任何「化學」添加物,他自己發酵麥片、玉米,南瓜簽,準備新鮮的魚肉等,小心翼翼的在每個環節投入心血。面面俱到的生態養殖法,讓他的大閘蟹育成率大大提高,每隻都活力十足,肉質不只甜,還帶有鮮美的蟹味!
順應大閘蟹生理時鐘抓蟹 不搶抓
養殖大閘蟹的最後一道關卡──抓蟹。至關重要的部分,廖老師不投放「地籠」抓蟹,那怎麼抓蟹?廖老師說:「『冷風起,蟹腳癢』天氣冷了,蟹夠肥,牠們會自己爬上岸(準備繁衍後代),這時候,我才去抓蟹。」這種順應大閘蟹生理時鐘的抓蟹方式,讓老師的蟹每一隻都又肥又飽滿,蟹黃濃郁,母蟹有卵、公蟹有膏。相對的,要吃到廖老師的螃蟹,可沒辦法指定日期,因為螃蟹爬上岸的時間都不一定吶!
比進口蟹鮮美好吃
大閘蟹養殖是一門學問,生態養殖大閘蟹更是困難重重,廖老師對養殖的用心,讓我們吃到的大閘蟹滋味與眾不同,新鮮度與肥美度絕對不是一般進口蟹可以比擬的,實在令人敬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