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布袋正港台灣紅蟳
老饕必吃的秋季限定美味
每年從九月中旬開始,時序進入秋天,即將迎來螃蟹最肥美、豐腴的季節,不少餐廳、飯店會在這時推出紅蟳、花蟹、三點蟹、大閘蟹等等各式螃蟹料理,吸引不少老饕準備大快朵頤;但是以紅蟳來說,目前市面上大約九成都仰賴進口,台灣本地養殖的數量稀少,除了價格水漲船高之外,品質更是參差不齊,想知道美味的本地紅蟳是從哪裡來的嗎?今天就跟著紅蟳達人孟哲,帶我們認識嘉義布袋的紅蟳產業!
▲紅蟳為高經濟價值物種,嘉義以南的沿海地區是最適合的生長環境。
▲孟哲是漁村長大的孩子,對水產養殖大小事暸若指掌。
▲挑選螃蟹不能光看體型,必須要用手掂一掂,並同時放在燈下照。
漁村囝仔的童年生活
年輕的孟哲是土生土長的布袋人,小時候父親經常帶他到魚塭工作,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,他就在旁邊餵魚、捉螃蟹,邊玩耍邊學習,耳濡目染之下,自然具備養殖業的知識和技能;孟哲表示,紅蟳傳統養殖方式,是採集海口野生的蟹苗,帶回去放養在土池中育成育肥,但近年氣候變遷導致蟹苗稀少,養殖戶紛紛重新整頓力拼轉型。
▲養殖夥伴們都是孟哲爸多年的老友,培養彼此間互信互助的默契。
▲螃蟹放進冰水遇冷休眠降低活動力,避免掙扎或打架造成斷肢。
▲將蟹殼打開剪去「蟹鰓」與「蟹心」,和藏在殼後面的「蟹胃」和「蟹腸」。
產業轉型另覓出路
直到求學階段,布袋港轉型休閒觀光漁港,成為許多遊客選購海鮮的景點,甚至聞名的高跟鞋教堂也座落在布袋港區,消費者可以來採買順便遊覽港區風光,每逢假日便湧入大量觀光客,為了提高水產事業附加價值,孟哲的父親也搭上這波順風車,經營觸角由養殖延伸到下游加工及銷售。
▲在流動的水中仔細刷洗蟹殼和蟹腳,食用時更加美味又方便。
▲紅蟳屬於底棲生物,生長環境的關係身上會有較多泥沙,尤其集中在關節和爪毛的部分。
挑選紅蟳的小眉角
清晨天微微亮,養殖夥伴送來一簍簍紅蟳,孟哲的父親表示,挑選螃蟹不能光看體型,有些螃蟹看似肥壯,但事實上肉質並不飽滿,或是蟹殼較厚所造成的錯覺,必須要用手掂一掂,並同時放在燈下照,蟹殼裡面如果是黑乎乎,照不透的實心,就能證明這個紅蟳夠肥美,料理好必定膏黃油亮,反之,如果在燈照下透光,就屬於交配過,蟹黃及蟹肉全消的「空殼蟳」,會請養殖戶帶回去重新育肥。
▲確認紅蟳飽滿度達到標準,再依照不同的體型分級。
▲蟹殼呈現照不透的實心,證明肉質肥美,料理好必定膏黃油亮。
▲ 加入適量的米酒與辛香料提味,就可以準備送進蒸籠囉。
嚴格把關吃得安心又美味
紅蟳準備加工前放進冰塊水降溫,利用螃蟹遇冷休眠的特性降低牠的活動力,避免掙扎或打架造成斷肢,也方便後續剪開繩子清洗處理。拿出冰水裡的較無活力的螃蟹將殼和肉分開,剪去「蟹鰓」與「蟹心」,和藏在殼後面的「蟹胃」和「蟹腸」後,在流動的水中刷洗蟹殼和蟹腳,因為紅蟳屬於底棲生物,生長環境的關係身上會有較多泥沙,尤其集中在關節和爪毛的部分,如果處理得乾淨,消費者食用起來也更加方便美味。
▲掀開蓋子的剎那間,撲鼻而來的蟹香瀰漫在空氣中。
▲紅蟳放涼之後馬上真空包裝,送進冷凍庫鎖住鮮甜風味。
▲食用前只要簡單清蒸3-5分鐘,澎派美食快速上桌。
新鮮熟凍鎖住極品風味
當紅蟳處理完畢,加入適量的米酒與辛香料提味,清蒸之後放涼立即真空包裝,送進冷凍庫鎖住鮮甜風味,消費者食用前只要簡單清蒸3-5分鐘,澎派美食快速上桌,還可以煮成海鮮粥、紅蟳米糕、或是海鮮火鍋,每隻紅蟳都經過嚴格的把關,再也不必擔心買到的紅蟳瘦巴巴,或是不曉得如何處理吃到一嘴都是泥沙。